Search

神奇的剎那|導演 陳芝安、謝欣志

  • Share this:

陳芝安與謝欣志,十年來採取雙導演制的方法拍攝紀錄片。陳芝安善於跟人互動,並且有強烈好奇心與同理心,因此負責前製與拍攝現場導演的部分,比較喜歡隔著距離觀看被攝者與故事的謝欣志,則是專職於掌鏡與後期剪接與敘事的整合。

兩人合作的《餘生》,係以安寧病房為主題。透過臨終病人之眼,他們也獲得始料未及的力量,重新學習生命的認識,理解每一個當下的可貴,與及正視親友關係的修補,乃至於必須展開關於生命的修煉。

《闖蕩》則是拍攝台商在中國創業的故事,但導演並不聚焦在成功,反倒是深入處理商人們在中國夢裡的失敗、掙扎、沮喪與破滅,進而涉及個別的生命難題,以及人與時代的複雜干連。

以慈濟志工為主題的《如常》,兩位導演在志工們生活化的場景中,充滿不確定的等待,持續大量的拍攝,長期陪伴被攝者,一起尋找答案,而最終捕捉到他們眼中神奇的剎那,驗證到無法預期的美妙的未知。

現階段,陳芝安與謝欣志正在拍攝《台灣網紅》,直視年輕人的多元多樣性本事,六年級生的兩人,並不自我隔絕於當代風氣與潮流,他們主動地去接觸,瞭解這群網紅的驚人意志與生存的樣貌,希望能夠促進跨世代的交流與對話。

小檔案

陳芝安,台灣紀錄片導演,早期從事電視工作,以《地球的孩子》榮獲金鐘獎,再以《沒有黑板的社會課》連續兩年入圍金鐘獎,為《遠見雜誌》製作的微電影點閱率破五百萬人次。對於能記錄斷代史、刻劃人類文明,與描繪人性糾結的紀錄片始終懷抱夢想,作品有《餘生》、《闖蕩——台商的中國創業夢》、《力爭》、《如常》等,並著有《一雙紀錄片的眼睛:影像敘事時代,人人都需要的拍片力,紀錄片導演給你的6堂必修課》。

謝欣志,台灣紀錄片導演,1999年以個人16mm 作品《後院》獲得金穗獎優等短片。2009年,所導的《福爾摩沙的指環》、《四川地震週年紀事》入圍金鐘獎非戲劇類導演獎,以《福爾摩沙的指環》獲獎。2010 年以紀錄片《奔流》、2017年以紀錄片《闖蕩》入圍金鐘獎非戲劇類導演獎。近十年,與陳芝安導演合作有《餘生》、《闖蕩——台商的中國創業夢》、《力爭》、《如常》等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1 IMAGE ART 一影像》創辦理念是希望能建立原生的台灣影像工作者資料庫,讓所有人看到台灣優秀的影像作品,讓他們能站上國際舞台,為台灣發光發熱。 我們積極創作有關影像任何的相關原生內容,包含專題製作Photographic production,攝影家專訪An interview with photographers,導演專訪Director's interview, 攝影直播Photography Discussion Live,攝影活動及講座Photography related activities,紀錄片Documentary、廣告片、微電影等內容。 【1 IMAGE ART 一影像為高雄攝影節協辦單位,台北國際攝影節媒體協辦單位】 創辦人Founder :馬立群 Li-Chun Ma 相關報導:https://www.commabooks.com.tw/good-life/709 ● 如有廣告與採訪需求請Email至 : [email protected][email protected] ● Brand | 《1 IMAGE ART 一影像》為像群影像文化有限公司品牌
View all posts